评论丨不要让“造神又毁神”的叙事发生在姜萍身上

zz8e417

时间 2024年6月17日 预览 2

转载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rticle/7381401188400464384/

2024-06-17 17:26·红星评论

学服装设计的17岁中专女生姜萍,闯进了全球数学竞赛12强,此事持续引发关注。一方面,不少人赶赴涟水,姜萍老家、就读的学校等地成为了打卡点;另一方面,姜萍在极短的时间内被“封神”,其背后的故事十分引人探寻。

在各种解读浮出水面之时,也有质疑声响起,认为这个“数学天才”疑点重重,比如质疑姜萍在此次比赛中作弊,采访里的板书是错的,她为啥要学LaTeX(一种学术界通用的数学排版软件),“家境贫寒的学生连电脑接触的都少,怎么用LaTeX编辑公式”……

人红是非多。一个人走红后,任何瑕疵或疑点都可能被无限放大,新一代网红大抵难以逃避这样的“规律”。但姜萍这样一名此前名不见经传的中专生,在舆论的潮水里,如果被极速捧起来又被极速“摔下去”,那就荒谬了,也令人不忍。

不是不可以质疑,毕竟公共事件应该经得起拷问。同时,事件中的主人公,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地出现在聚光灯下,客观上也得有“立得住”的自信。但是,质疑的点和逻辑线更得“立得住”,既不能无端臆测,也不该凭空推论。以“作弊论”为例,一些清醒的网友帮姜萍反戈一击:她能抄谁的?

据新京报报道,今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首创AI挑战赛,吸引了来自全球知名高校院所与企业的563支队伍报名。统计显示,参赛AI队伍的平均分已达到了人类选手平均水平,但离数学高手仍有较大差距。AI最高分仅为34分,无缘决赛。显然,在AI也没有答案可以提供的情况下,作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。

姜萍之所以爆红,除了参赛成绩惊艳之外,她的中专生身份和小镇少年的符号,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这样的背景,符合逆袭话本的特质,但也容易被戴着有色眼镜的人拿来挑刺,似乎一介中专生不可能达到如此高度。质疑,不能离开公正的立场,奔着专门拆台而去。

一直以来,造神又毁神,成为一种隐秘的趣味,在舆论场反复显现。就对姜萍的关注而言,要警惕从“众星捧月”到“众口铄金”的发展趋势。外界究竟希望这个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?舆论场上的态度变化莫测,以至于魔幻化,会给一个孩子带来何种观感和压力?

姜萍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很优秀,但也不宜动辄造神。过头的赞誉不该属于她,没来由的诋毁也不该强加给她。公众不宜过度投射私人情感,使其载负过多东西。只有拥有一份平常心,我们才能平和对待她的追求和成败得失。

令人担忧的是,眼下某种舆论氛围对姜萍并不友好,是否会影响到姜萍的应考状态也值得追问。而一旦姜萍的决赛成绩不符合预期,是不是就让某些“怀疑家”找到了靶心?

数学研究是寂寞的,也是枯燥的过程,一名平凡的求知者其间表现出来的上下求索、矢志不渝精神,才是这起事件最值得关注的亮点。而一名中专生“后排高速插上”的轨迹、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范儿,也理应赢得尊重。

姜萍的数学老师王闰秋接受采访时说,决赛难度要远大于初赛难度,如果姜萍同学在决赛没有取得大家想要的成绩,也希望大家不要过多地去苛责她,希望她能享受这场比赛,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。老师的殷殷期盼,也代表了想要呵护姜萍的广大网友的心声。接下来,就把时间和空间留给这个女孩吧,让她做喜欢的事,过她选择的人生。

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刘言

编辑 赵瑜

红星评论投稿邮箱:hxpl2020@qq.com

(下载红星新闻,报料有奖!)

Copyright2023小老板科技